2024年12月2日 星期一
推荐:
首页 > 3D打印新闻 > 观点与声音 > 透析3D打印的“虚” 与 “实”

透析3D打印的“虚” 与 “实”

  3D打印概念是一把虚火,在二级市场上被炒得过分火热。尽管3D打印技术一直被鼓吹为将会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,但就其目前的表现来看,还是很逊色的,脆弱的3D打印技术还难以承受起如此高的追捧。

  目前3D打印主要为设计院或者生产公司提供样品,这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,但是不能被用于规模生产,因此并不会给工业带来变革。上海景林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东坦言,“3D打印本身是一个伪命题,不可能替代工业化生产。任何一种产品都有结构、强度以及多种材料组合,而3D打印无法做到。”

  投产缓慢

  这两年,3D打印被炒得很火热,3D概念股也一路高涨。但实际上,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3D打印项目还没有投产,仍处于研发阶段,并且具体投产时间也不确定。

  南风股份于去年8月份发布公告,将投资1.68亿元建设“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项目”,即3D打印机项目。2013年8月份,记者致电南风股份,其证券部坦言,目前公司3D打印项目处于研发阶段,还没有正式投产。由于各种不确定性,公司暂时无法预计什么时候正式投产。

  同样未投产的公司,还有大族激光、金运激光等上市公司。大族激光去年投资于3D打印,目前有两个部门负责3D打印业务。公司的3D打印样机已经研发出来,不过还没有开始向市场推广。

  负责该市场的部门总经理尹建刚坦言,目前3D打印市场需求还不成量,现在推广的效果并不好,公司希望推出一些技术含量更高的设备。

  在这些3D打印概念股中间,也有公司已经正式投产,不过这一项目的推广并不顺畅,营业收入也非常少。新松机器人3D打印机产值有数千万元,然而2013年上半年销量仅为6台。其副院长坦言,目前3D打印主要用于汽车领域,打印一些金属加工、模具开发等产品,不过公司正在研发新的3D打印设备。

 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有限公司一位分析师表示,因为现在3D打印市场还没有成规模化,技术和应用路线都比较多,大公司一般都是以尝试心态去做3D打印。

事实上,一些中小型企业的3D打印机,市场推广速度反而更快。记者调研数十家3D打印企业发现,大部分企业于今年年初或去年年底成立,有些做设备或设备代理,有些则做工业外包服务,更多的是成立3D打印店。

  智垒电子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底,其塑料型桌面打印机2013年上半年销量为100台左右,单价7999元,总销售额在79万元左右。智垒电子今年还将在宁波、上海、深圳三个地方建立办公点或者分公司。

  近两年在全国各个城市出现的小型3D打印公司,它们的成立初衷是做3D打印机,基本上拥有一两款产品就开始向市场大力推广。“当一项公开的新技术出现时,往往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大批中小型企业,中小型企业船小好调头,但能将之量产并真正形成产业的却又常是那些大型企业。”王宁远表示。

  应用遇堵

  3D打印的应用前景被夸大了。虽然从需求端来看,未来几年航天军工、民用消费、工业模具设计等三驾马车将驱动3D 打印需求超越式增长。然而目前这三个领域的市场应用及其增长空间,并不明确。

  航天军工领域主要采用3D打印金属零部件。但由于航空领域对金属3D打印要求非常高,国内3D打印的技术水平还难以达到。机器人公司虽然发布了与航天公司签订3D打印协议的合作公告,但是记者从其内部高层内人士获得消息,目前该合作项目仍处于谈洽阶段,最终结果仍未落实。

  北京航天所王毅亮也持同样观点:“就目前我所了解的军事航空领域,很少有使用3D打印零部件的。这个市场其实很窄,成本高且技术含量也高,国内大部分企业难以企及。”

  在工业领域,3D打印被外界传扬能够引起第三次工业革命。事实上,3D打印的工业应用十分受限。因为材料成本高、种类少、打印技术不成熟以及精度不够,3D打印只能用来打印模型和样品,并不适合用于生产。

  从事该行业的吴先生委婉地建议,3D打印主要是为设计院、模型公司等打印模型,或者为制造业打印小尺寸样品。目前3D打印机不能用作生产,只能用于设计,如果生产的话,不建议使用3D打印。

  相比而言,小尺寸及塑料硅胶材料的样品模型,打印成本比模具低,市场应用速度较快。而金属类的模型或样品,成本很高,精确度也不够,因此并没有推广开来。 据了解,用3D技术打印一个手指大、金属制的人体模型,价格为3000元左右;而同样的模型,采用手工打造,价格不会超过1000元。

  应用于民用消费的3D打印,主要是桌面3D打印机,也以打印模型为主。虽然价格比较便宜,但是这一市场对于消费者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。3D打印要输入一套数据(参数),那么意味着用户还要自己设计模型和3D数据,这对于用户而言是一项较费劲的事。“民用3D打印,我们用得上的概率很低。” 业内人士邹道宏表示,如果使用便捷、材料方便、速度快,那么3D打印推广到民用市场便会相对容易。

  对于上述工业和民用市场遇堵的状况,邹道宏表示,这与国内企业的生产结构有关。美国3D打印推广很火热的原因在于,美国是一个靠设计为主的国家,以硅谷为主的创新型企业,其新产品设计速度非常频繁,因此对3D打印的使用频率非常高。而国内产业发展的情况是制造业、仿制生产类企业居多,国内的设计类企业比较欠缺,创新能力弱。

  从本质上看,两国的工业结构不同,在美国很受用的3D打印可能在国内应用并不会那么顺畅。应用于打印样品模型的3D打印机目前在国内并不能实现本土化。可能10-20年之后,3D或4D打印会比较流行。

  商业模式待考

  目前从事3D打印的主要有三类企业:一是设备生产商或代理商,二是耗材供应商,三是设备租赁商或3D打印服务商。然而现实却是,最不为投资商所看好的3D打印外包服务业务发展最好,也是眼下3D打印业务盈利最好的方式。

  一些生产3D打印设备或者代理3D打印机的企业,在销售设备的同时,也在做3D打印服务业务。而令记者惊奇的是,这些企业的盈利模式不是来自于设备销售,而是来自于其兼职的3D打印服务业务。

  苏州3D中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年初,不过其在前几年已经涉足于3D打印业务。目前公司的销售额主要来自3D打印服务业务,每年服务销售额就达到几千万元,而其3D设备销售情况并没有这么好。

  对于兼职业务赚钱、主营业务不振的情况,公司负责人张某坦言,我们做3D打印设备,是为了提前市场布局。3D打印产业要发展,首先必须要用到设备和材料。未来3D打印设备的市场空间一定非常大。 然而依靠外包服务业务来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,只能是最初的权宜之计。“3D打印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,所以整个产业并不能很快转动起来。”

  北京有一家3D打印公司,已经成立十余年,是国内最早做3D打印服务的企业。虽然该公司的业务能够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,但是却无法让公司做大做强。

  上海景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东直截了当地表示,成立3D外包服务公司没有多大的意义,也不会有太大的成长空间,当订单比较大的时候,企业就会自己购买设备了。

  有业内专家认为,就3D打印设备本身而言,技术门槛并不是非常之高,造一台3D打印设备,对不少企业来说都可以做到,但这是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,有没有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,还值得探讨。

  金运激光董事长梁伟曾表示,公司意识到了上述问题的存在,因此在产品研发的同时,同时也在思考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。他表示,如果形不成成熟的商业模式,形不成规模化的产品市场,即使是产品研制出来了,也未必能给公司带来很大效益。

 

广告:
2015上海国际3D打印智造展览会
(简称:上海3D打印展)9月19-22日上海.虹桥.国家会展中心举行